人的情感需要通过意向、意志活动表现出来,意向、意志又为自己设定目的,即最高的善,即仁。
[23]《学言中》,《刘子全书》卷十一。全部理学,包括程朱、陆王与其他理学家(比如牟宗三先生所说的大程子到刘蕺山一系),都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是方法和途径不同而已。
[40]《答履思二》,《刘子全书》卷十九。康德对道德情感基本上持否定态度(见第二十二章),认为道德情感是心理的、经验的,不能实现道德形上学。存诸中与发于外(即未发与已发)是内外关系,并非体用关系,因此不必以未发之中为体,以已发之和为用,各有气象。我们不必说,喜怒哀乐专指道德情感,但我们可以说,喜怒哀乐之情具有道德意义。孟子曰:‘仁,人心也。
所存是从心灵存在的意义上说,所发则是一念发动的心理活动。近世一辈学者,肯用心于内,亦多犯悬空识想,将道理镜花水月看,以为绝悟,其弊与支离向外著等。(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转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飞跃的理论逻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特色、中国品格。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则是这幅画卷最为壮观的山峰、最为绚丽的风景。必须继续回答好时代之问、人民之问,结合新的实践推进理论创新,以理论创新引领新的实践,继续推进和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篇章,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三次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历程的三大里程碑。但各国的历史、国情、文化不同,马克思主义必须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作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的新概括、新定位,为全党提供了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凝聚人心的基本遵循。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鲜明表达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坚定信念。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鲜明特色。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总结的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成果的重要结晶,这些重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结晶。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形态,就是把握住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发展的纲。
同时,发起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全球紧急人道主义行动,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三)创立和形成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飞跃的根本标志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革命。人民之问来自民心,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人民生活实现了全面小康,共同富裕取得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成为新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国共产党为回答世界之问、解决人类重大问题、建设更加美好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100年来,党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互辉映。(四)中国共产党人的主要代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飞跃的代表人物 党接续奋斗的百年历史,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代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回答人民之问,就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揭示了百年大党恰是风华正茂的思想根源,这就是理论之树常青。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唯有主动迎战、坚决斗争才有生路出路,才能赢得尊严、求得发展,逃避退缩、妥协退让只会招致失败和屈辱,只能是死路一条。(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的飞跃是中华民族复兴伟大飞跃的思想引导 中国近代历史的开启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都发生在19世纪40年代。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新精神。新时代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最有力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飞跃,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理论成果的创立和形成为基础、条件和标志的。表明了世界第一大执政党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理论自信,决不墨守成规、思想僵化,坚定理论创新的勇气,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代实现新的飞跃,赋予马克思主义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和说服力。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开辟,是以两个结合的创造为基础的。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因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上的独特而无可替代的地位,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篇最具代表性、标志性的成果,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最为重要的贡献。
(四)新时代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实践证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新的飞跃,既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中进行证明,还要从重大理论成果指导实践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中进行证明。是指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在坚持中出现重大发展、在重大发展中更好坚持的飞跃。
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飞跃的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具有普遍性的科学真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对于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都具有指导作用。
坚持实践标准,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步步沿袭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而是创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态。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宽阔视野。这告诉我们,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推动人类发展进步、影响世界历史进程作出的具有普遍性的贡献。中国之问:系统回答新时代重大时代课题。
世界之问:准确把握深刻变化的世界大势。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创立了重大理论成果,实现了历史性飞跃,促进了党在思想上理论上的成熟。
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理论创新所决定的,引领党的事业和党的理论历史性飞跃。这集中体现在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概括的十个明确战略思想和创新理念中。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科学判断,提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等重要思想观点,应的是人民的需,守的是人民的心。系统观念要求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在危与机的关系中化危为机、转危为机,重点防控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全局性风险。
判断是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创性贡献,要从思想理论是否把握时代变化、提出和回答时代课题,是否深化规律研究、发现新的规律,是否丰富范畴原理、完善发展理论体系,是否反映实践进展、推进理论和实践统一,是否满足人民需要、将人民诉求转化为党的纲领内容,是否坚定理想信念、推动科学社会主义与时俱进等方面作出判断。阐明了百年来党坚持理论创新的基本规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特别是,我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坚持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飞跃的基本途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飞跃,是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的,两个结合是实现飞跃的必由之路。三次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成就的核心内容。
百年来,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扎根于中国实际的土壤,实现了理论和实践、普遍和特殊、历史和现实、世界和中国的有机统一、融会贯通。时代之问:深刻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时代发展及其前景。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前所未有的外部风险挑战,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百年之际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创造性地提出两个结合,将党的历史实践上升为党的历史规律,将党的实践经验明晰化、观点化、理论化,这标志着对党的历史规律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新层次。
本文由一窍不通网发布,不代表一窍不通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2r9ix.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org/qcj/6.html